网络教育的春天还远未到来

  • 时间:14-12-20
  • admin
  • 来源:交通大学

   Copy to China在网络教育领域又一次得到了印证。随着过去两年美国出现了诸如Khan Academy、Udemy、Coursera等很多新模式的互联网教育企业,在2012年,中国也涌现出很多基于网络教育的创业公司。在这个领域,最新的新闻是在线学习服务提供商Lynda.com募资1.03亿美元。

  但是,希望中国在线教育的创业者们和关注在线教育的投资人们,不要被这个新闻的表象蒙住了双眼。要知道Lynda.com已经成立运营了17年之久、营收超一亿美元之巨,也要知道Lynda.com是通吃个人和企业培训市场,还要知道中美在版权保护上的巨大差异……更何况,看看它在美国这种模式的成功也是积年累月之功。

  抛开Lynda.com、2Tor等个案,虽然美国网络教育企业融资事件频频,但是细看下,其实融资数额相较其他的互联网领域并不算高,可见美国的投资人虽然看好这个领域,但出手时还都是比较慎重的。通常来说,中国的投资机构也没几个真投什么创新领域的,基本是见着美国的风、使着中国的舵。所以,对于少有被成功验证过的网络教育领域来说,也不会真的敢投出多少钱来,中国植根于网络教育的创业者们切莫被幻象所迷惑。我相信网络教育领域的融资远比主观想象的要困难的多,更不要去奢望什么巨额融资了。

  老牌视频教学网站Lynda.com无疑是在线教育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  好大喜功是我们国人的特点,网络教育的新进入者们也大抵如是,去年冒出来的几家机构都是一上来就走平台化的运营架构,可能大家都有一颗成为教育淘宝的心。我并不确认这种C2C模式在当下是否能成功,我只知道类似的模式在06、07年早已有了,只不过当时的几个公司全军覆没了。当年的成了先烈,当下的能否成为先驱呢?

  现在不可能有标准答案,但是确有几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一,纯粹的互联网人做网络教育创业最大的短板是不懂教育。所以创始团队中一定要有懂教学的人参与,才能帮助了解教与学全过程中的用户行为,构建更贴合教育需求的平台功能。如果没有对零售有深刻理解的人,不可能成就淘宝;如果没有对教学有深刻理解的人,也不可能成就一个网络教育的平台。

  其二,教师的信用评价体系。照搬淘宝对实物商品的评价肯定是不行的,每个人对老师授课好坏都是非常主观的判断,几乎难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如何根据教学中的数据跟踪挖掘建立一个客观的评价模型也是非常必要的。也许名师不太需要这个,但是平台上毕竟汇集更多的是等待成名的教师,他们很需要,当然学生们更需要。

  其三,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问题。这其实是和第二点相关的,网络教育无论你做B2C还是C2C模式,核心都要解决的确保学生学有所得。你即便做平台,也同样需要考虑到这一点,而不是简单的扫街找老师录视频就完事大吉了。如何解决网络教育的互动性、解决个性化学习、自学习管理等等,也都应该是平台方的责任,否则对于口碑效应明显的教育培训行业而言,很难确保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网络教育机构在复制在美国兴起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新型网络教学模式的时候,基本只复制了短视频、移动学习等表面功夫。但这并非MOOC的核心所在,归根结底最终看的是学生在自学习状态下的学习过程与效果。这方面,美国的MOOC教育机构也在摸索的过程中,我们的复制者和研究者们更缺乏可借鉴的成功方向,更何况中美教育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如何抄袭又如何创新?这是一个极大的难题。如果能实现完美的融合,那么势必会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壁垒。

  一位投资人曾经跟我直言,中国的网络教育企业没有一家是能被验证成功的模式,也没有一家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和壁垒。对此观点,我深以为然。老牌的国内网络教育机构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也基本没有建立起自身足够强大的护城河,新进入的网络教育创业者们又能否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越来越多的人说现在迎来了网络教育的春天,我想说即便如今真的是网络教育的春天,也只是早春三月刚刚发芽的时候,还很脆弱,远未到开花结果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震旦中心

版权所有 上海亿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